12万一平的上海闹市区,曾经藏着一个给二次元摆摊的“鬼市”

文丨阿蒙

上周三,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1号出口的“香港名店街”正式停业整修,这也代表着传说中神秘的上海“二次元鬼市”将陷入许久的沉寂。

为了在它消失前感受一下这片狭窄街道曾经的热闹气氛,我提前打探到了此地关门前最后一个周末的出摊时间,悄悄咪咪摸进了这片由爱好者们自发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图源水印

虽然早就预料到在此濒临歇业之际,一定会有许多顾客慕名而来,可这里的热闹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春末上海的气温还是带着一些冷冽,一脚掀开“香港名店街”的塑料门帘,里边闷热而充满着食物气息的空气就直冲脑门而来。

不同于我们想象中“鬼市”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神秘而阴暗,跨进门槛的行人甚至有点无从下脚。不足三米宽的入口小道被霓虹灯管装饰的铁栅分成出、入两条路,但不管是哪一边的路面都被“谷子”铺满了。

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当地有什么在地下通道晒谷子的传统,这里的“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以及日语“グッズ”的音译,泛指所有周边商品,例如徽章、亚克力立牌、海报、明信片、玩偶等等。

摊主们简陋的摊位甚至用不上小桌子,只需在地上铺开一块大布,就能洋洋洒洒地把谷子一件件摆成琳琅满目的样子,然后自己往摊位后面一蹲再掏出一张收款码,一天的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图源水印

当天我来得并不算早,到达时拥挤的通道里已经没有任何一片空地,全部被大大小小的摊位挤满了。每一个摊位面前也全都蹲满了前来扫货的“谷圈人”,让我这个后来者无从插足,只能从拥挤人群的脑袋后方瞥见里面到底卖的是个啥。

粗略观察来看,这片“鬼市”所涵盖的领域可谓是包容且多元。《偶像梦幻祭》这类日本女性向游戏在摊位数量里占到大头,但要论单一摊位的占地面积,那还是传统日漫摊位更大一点,他们通常会在一个摊位上摆满来自不同作品的多种谷子。

而近段时间异军突起的,是来自K-POP爱好者的“小卡”大军以及国内手游的新生力量。前者以整齐划一的三寸卡片夺人眼球,后者以五花八门的同人谷为主,与常规日漫官方谷区分开来。

挤出燥热而拥挤的出入口通道,两边开始出现了不少正规经营店铺的二次元相关商店,也多了一些LOLITA与JK服装店,道路也变得宽阔了许多。但就算是在这些正常经营的店门外,也蹲坐着大量摆摊的摊主。

很显然,这条香港名店街似乎并不受所谓“占道经营”等名头的规则约束,任何人、任何圈子、任何产品,只要你想卖,拉块破布就能在这里拥有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站在这条地下街道里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们尽管没有携带什么具体的身份牌,但一眼就能看穿他们所属的圈子。

与穿着打扮相对朴素的摊主相比,许多前来购物的买家都是精心打扮过的。他们往往会身穿COS装扮,或是简单明了地披上印着二次元角色的“痛衣”、直接在衣服上别几个徽章,以求能最快速度被同担认出。

因为除了“鬼市”自身的商品交易属性之外,这个狭窄而拥挤的地下通道,早已成为了“二次元”们自发组织而成的迷你免费漫展。

图源水印

我们记忆里漫展所能提供的东西,这里样样俱全:周边售卖、同好交流、COS与摄影、大型扭蛋与手办售卖。

甚至连地下小偶像演出舞台、模型拼装与售卖专门店以及线下主机游戏摊位,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那天下午的“鬼市”实在是闷热,所以我急匆匆先去附近的商城草草买了杯奶茶,可当我半小时之后再次跑回这条街的起点时,却发现刚刚还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摊位早已作鸟兽散,现场已经空无一人。

三天之后,我再次见到香港名店街的照片,已经是其被拆除时的破败景象了。

图源水印

这时我才想起,“鬼市”之所以有个“鬼”字,是因为这个市场充满了极强的不确定因素。

就像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何这片街道明明在上海却被冠以了“香港”的名号;也不会清楚,为何都市市中心的地下,居然能容忍一个没有规矩的“二次元鬼市”?

图源水印,在此宣传的小偶像

香港名店街的尽头,是一家近年来多了不少lolita&JK服饰、密室逃脱、桌游、二次元周边与模玩店的上海迪美商场,与名店街整片连在一起,颇有点“上海秋叶原”那味儿了。

不过,如果你曾试图在网上搜索过“上海秋叶原”,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个许多二次元商店聚集地都迫不及待对号入座的代名词,但最终没有一个能真正拿下这个名号,大多数爱好者对这些商店也只是打卡式地走一圈就敬而远之。

小红书上对“上海秋叶原”也多是差评

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官方周边运到国内要走非常多的程序,算上代购费与税费,最终能摆在店里的谷子往往进价并不便宜;另一方面,正规店家不得不面临的店面成本,放在这样的闹市区商城里也是极高的,两者附加之后,买家看到的价格就高得惊人了。

现在的“谷圈人”,对于煤炉(日本二手网站,类似于“闲鱼”)买东西的流程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谷子又多是没有折旧率可言的商品,与线下店的价格一对比,他们毫无疑问会选择拍下实物的照片后回家点开代购的微信号。

刚刚入驻香港名店街时,“MaosouHouse_猫受屋”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尽管店里人流量达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但不少人其实从看到价格的那一秒就被劝退了。

好在作为一家具有多方官方授权的专业模玩公司,靠着限量发售的限定款售卖,它的生意总是络绎不绝,门口也总是因为限流排起了长队。

虽然排队的时间有些许难耐,可日常宅在家的谷圈爱好者也借此多了不少与同好间交流的机会。聊天时,最多的话题便是眼前的谷子,一来二去,谁有什么心仪却买不到的谷子,谁手里又囤了多少“期货”便传开来了。

不知道从哪一位开始,阿宅们便会偶尔把自己家里收纳谷子的卡册、文件活页本带到排队现场,最开始是以物换物,慢慢就变成了在猫受屋门口小规模的摆摊。

彼时的香港名店街还没有从疫情冲击下恢复过来,许多商家都倒闭或空留店门就跑路了,所以最早的摆摊,其实是相对隐蔽地在这些空荡荡的店面里所聚集的。

摊主们手里的谷子大多数是“陈年二手货”,价格与店面里摆放的新品相比更低;同时部分深度爱好者手里还会有正规店里难以寻觅的各国渠道搞来的限量品。价格优势外加货源丰富,一些谷子大店就这样被自发而来的摊主们抢走了生意。

可就当店家找到商场老板,企图投诉这些“无证经营”的摊主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里的管理人员并没有下狠手驱逐这些摆摊的“二次元”,只是在路两旁草草贴上“禁止无证摆摊”的字样。

如此“摆烂”的管理模式,让它从那些个所谓的“上海秋叶原”中脱颖而出,靠着可以随意摆摊的优势一跃而成了今天如此大规模的“二次元鬼市”。

在已经倒闭的服装店门口摆摊

而夹杂在二次元文化店之间,我们总会看见一些格格不入的老式店面,售卖着10元钱的老花镜、帽子或是拖鞋。而在其中出入的老阿姨眼里,这样随意的经营管理模式,恰恰是其能在此地存在30年的缘由。

这30年里,这条街在外人眼里经历了从“香港名店街”、“小商品市场”、“次元文化街区”最终到“二次元鬼市”多个名头,这些变迁正是上海青年亚文化消费趋势的映射。

图源《新闻晨报》,背后是二次元痛包

香港名店街所在的位置更早之前是一个地下防空洞,现在的商业街道开业于1996年,曾经是上海最长的地下步行商业街,距离上海市政府大门仅有50米之遥。

之所以被冠以“香港”之名,一是据传言其承包商来自香港;二是因为当时90年代末,香港的娱乐产业正如日中天,这两个字几乎就是潮流的代表。

90年代末该地的照片

年轻人们受港星所影响,也开始追捧时髦与潮流的穿搭,所以最开始的几年,香港名店街便按照着这个名号以中高档服装作为卖点,还在地面建设了石碑与喷泉等具有格调的装饰物吸引高端购物人群。

然而千禧年之后,国内文化产业越发开放,都市年轻人开始接触香港之外更远、更大的世界,与那些来上海打工的农村青年交流共存,二者杂合而成了独属于当时中国的流行文化——“非主流”

香港名店街并没有拒绝这在当时看起来有些异类的文化,于是大批量的大头贴、娃娃机、新潮服装、发饰等小商品开始入驻这里,并靠着当时中国爆发的廉价产品加工行业,一时之间这条街成为了上海80/90后中低端购物的宝地。

2010年左右的此地

进入2010年,电商崛起,香港名店街也迎来了自开业起最萧瑟的时期。只有那些服务于中老年人群的中年服饰店存活了下来。它的作用,变成了通往大商场的“美食一条街”。

而在这儿之外的网络世界里,90年代初末在主流电视台看国漫、日漫长大的小孩变成了新消费群体,一些独属于“二次元”群体的服装消费也逐渐推广开来,那时候的新鲜词叫做“三坑”。

2019年,专注于“JK/LOLITA/汉服”消费的绮丽文化在上海地下商城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此创建了“绮丽次元创意文化街区”,才让青年人群又一次注意到了这条地下的街道。

不过当时从街头走到尾,唯一与“次元”有关系的就是“三坑”服装店,与我们想象的漫展场景截然不同。所谓的“次元创意文化”更多只是名号,人群消费的依旧是服装。

尽管如此,香港名店街借此算是彻底进入了上海年轻消费的市场里。近年来“三坑”的热潮逐渐褪去后,这里随着互联网潮流进驻了诸如密室逃脱、剧本杀、手账、猫吧等具有时效性的热点商铺,虽然都活不久,但好在新开业的永远比倒闭得多。

接下来,就是现在,谷圈的时代。

2021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潮玩市场规模将达478亿元。香港名店街便是这个新兴市场映射于线下的体现。

在疫情的影响下,海外谷子运到国内的周期被拉长到了一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二次元爱好者们面临的是花钱买半年空气的窘境,而此时线下店里库存的二手谷子,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硬通货,再加上无限制摆摊的优势,这里便成了开头我们所见到的热闹景象。

就这样,香港名店街靠着对国内亚文化潮流无限的包容与接纳,让自己最终与最初都踏在了潮流的最前端。它从未试图去追赶潮流,而是以“摆烂”的摸样,坦荡地接受潮流对它的塑造。

但你我都清楚,摆烂,终究有一天是摆要到头的。

其实宣布要停业整修之前,香港名店街就已经面临着不小的争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其日益老化的设施、让人燥热难耐的通风以及落后的装修问题。不看店名只看通道装修,你会发现这里与1996年建成时没有任何改变,一点看不出新时代商圈的样貌。

此外,混乱的管理虽然成就了“二次元鬼市”,但对于一些非谷圈爱好者来说,这些摊位无疑算是“占道经营”

我常常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刷到一些扭蛋爱好者的吐槽,尽管摊位没有堵住正规的店门,但摆放在店门外的扭蛋机算是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一点也摸不着。

而在此地演出的地下小偶像,也在接受采访时吐槽过,香港名店街的舞台后台本来就是一个小仓库改造而成,后来也不知道被何人堆满谷子,桌子也被其他工作人员占用了,所以女孩儿们都只能站着化妆。

虽然目前的停业,根本原因是其经营权交接导致的,但此刻按下的暂停键,对于这条街道来说是一件好事,否则“混乱”愈演愈烈,接下来一定会出现更多争端。

而谷圈人更担心的是,接下来又该去哪里找一个如此接纳二次元,且不需要任何摊位费的地方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以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