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魏巍赴朝鲜调查了解美军战俘的情况回,调任《解放军文艺》 副主编,4月11日,他撰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人民日报》 头版发表。毛泽东主席读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内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和士气,激发了国内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情。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1950年12月中旬,魏巍到朝鲜去了解美军战俘的政治思想情况,俘虏中有不少是参加过二战的官兵,多数表现出厌战情绪,不愿远离故土,不理解也不愿意参加这次战争。
魏巍等人完成了调查美军战俘情况的任务,大家都还想到前方阵地去采访。于是顶着严冬的风雪,冒着敌机、敌炮的轰炸奔赴汉江南岸,魏巍来到了志愿军前线。
在军营里,魏巍耳闻目睹了许多撼人心魄的事情,他看到志愿军战士在面临艰巨的任务和艰苦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比起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英勇精神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伤员随队作战的人数比住院疗养的还多,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并不多见。
在朝鲜时,魏巍无数次想,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硬是不怕死呢?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志愿军中各种岗位上的同志。
“他们由于岗位与能力的不同,认识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于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基础上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这就是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