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俄罗斯主旋律战争片,都有所感动,这部俄剧更加动人,我们儿时耳熟能详的革命题材影片洒狗血桥段应有尽有——既有“为祖国”的战斗誓言,也有高呼“乌拉”冲锋的场面;既有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瞬间,又有“向我开炮”的情节,乃至“最后一分钟营救”,太多太多了,但它还能如此感人!
2000年,二次车臣战争进入尾声,俄军攻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将一股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包围在阿尔贡峡谷,对方企图劫持平民逃出边境。此时,俄76空降师属104近卫伞降团第2营临危受命,封锁敌军。
其中,多罗宁率领的作战小分队,接到的命令是便是在在四面环山的阿尔贡峡谷阻击叛军,由泰姆拉率领的车臣叛军竟有千人之众。
敌人发起了疯狂进攻,阻击战前所未有的惨烈、壮烈,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尸骨横飞,战争的幸存者寥寥无几……
《风暴之门》一个场景引起了很多军事迷的疑问,为什么俄军炮火一直到最后才提供了支援,平白无辜导致了大量伤亡?联系到最近推荐的几部电影,我认为:
俄军的武器装备一向都是火力猛,结实耐用,可靠性高,但是精度较差,在使用炮群火力覆盖的时候,很难避免不误伤自己人;比如电影《卡拉什尼科夫》中说到发明AK47,就是为了不卡壳、耐用,牺牲了精准度。
车臣战争期间,俄军暴露出很多问题,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战备不足,听起来好像很可笑,然而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车臣战争久拖不决。除了经济原因,估计和这个国家的体系,民族性格有关,在电影《最后的前线》中,德军都打到郊区了,军事学院的学员们还在风花雪月,唱歌跳舞。
《风暴之门》(俄罗斯)
豆瓣评分:7.2收起
© 版权声明
文章收集于互联网,如有疑问来信说明!联系邮箱:moxingcy@outlook.com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以下吧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