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便让人们又惊又喜。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影迷来说,电影吸引我的地方之一便是这种惊奇的感觉。也许你看过我下边要说的这些电影后,也会说一句:“哦,电影竟然还可以这样拍”。
1.低俗小说(豆瓣8.7)
我以前的观影量确实少得可怜,只有少量老港片和大陆片,外国电影也就那几部推烂了的电影。201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致敬了1994年勇夺金棕榈的昆汀的《低俗小说》,当时其实是被那段舞吸引了,然后下了电影来看。我从来没见过(之后也没见过)叙事结构这么奇怪的电影,而且人们看似说着一堆废话却毫不做作,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当时确实是我看过最古怪的电影了,第一次看就特别喜欢,现在仍然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2.一条安达鲁狗(豆瓣8.1)
你能想象一部电影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只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镜头毫无逻辑的连在一起吗?1928年,踩着默片的尾声,年轻的布努埃尔奉上了对自己今后风格影响至深的极具先锋性的电影,这部电影也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我看了至少十几遍,当时太喜欢这个电影了,记得当时下载到手机上,没事了就看看
3.奇遇(豆瓣8.4)
相信每一个第一次看《奇遇》的人,都和我一样,都在等失踪的安娜的下落,不管是死是活,还是找不到尸体,总要有个结局吧,然而故事在寻找安娜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被另一个故事代替,这种“大胆的”做法在1960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当天,现场不断出现嘘声。没想到的是,放映后安东尼奥尼在大厅看到一纸声明,上面签满了重要导演、影评人的名字,内容是:“《奇遇》将是本届电影节上最好的一部电影。”
4.假面(豆瓣8.7)
时隔两年,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假面》时的激动的心情,影片开始那些看似与剧情无关的镜头,那个神秘的小男孩,女演员的突然失声,两张拼凑在一起的脸,还有从两个角度拍摄的同一个镜头。如果让我选五部最喜欢的电影,是假面,迷魂记,低俗小说,东京物语,花样年华。如果是三部,就是假面,东京物语,花样年华。如果是一部,毫无疑问,是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
5.堤(豆瓣8.8)
1895年,人们震惊于运动的画面,电影在法国诞生了。60多年后,人们震惊于电影的静止,法国电影新浪潮影响了世界。不需要运动的画面,一幅幅静止的照片同样可以去讲一个故事,年轻就应该多去尝试,多去实验,探索无限的可能。
6.小城之春(豆瓣8.6)
这是我的一个个人喜好,我非常喜欢东方导演去拍那种属于东方的内敛的感情,所以我会喜欢《花样年华》,会喜欢《诗》。而《小城之春》惊艳我的地方在于,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国,费穆拍出了如此有诗意,如此美的一部电影,电影中没有人物的冲突,也没有像默片时代《神女》那种为了批判社会去拍这样一样电影。《小城之春》诞生在1948年,既不像之前的老上海的默片,也不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些电影,空前绝后。而费穆这种不刻意去营造冲突,对人物塑造的这种深度在中国无疑也是相当超前的,和日本的小津遥相呼应。
7.圣女贞德蒙难记(豆瓣8.7)
没有人第一次看到《圣女贞德蒙难记》不会惊讶,因为全篇几乎全部是特写镜头,摄影机聚焦在贞德的脸上,她脱下了战袍,不再是一个英勇的将军,镜头给我们呈现的是另一面的贞德,一个可怜的女孩,一个被诬陷品德败坏的少女。她的那些表情是电影史上最动人的表情。
8.让娜迪尔曼(豆瓣8.5)
这是我介绍的这些影片中唯一一次都没有看完的作品,在2012年《视与听》评选的影史最伟大电影中排名35,是唯一进入前五十的女性导演的作品,从我看的那一部分来讲,影片就像一个记录仪一样,记录迪尔曼的一天,削土豆,做饭,吃饭,打扫卫生…镜头一直聚焦在这些琐事上,仿佛没有任何意义,到这恰恰说明了本片的存在主义的意义:生活本身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人生荒诞,没有意义。
9.持摄影机的人(豆瓣8.9)
这部电影给人惊讶的原因自然是他的炫技,这部诞生在80多年前的苏联电影,首创了多个电影技法,即使这部电影没有剧情,也没有一个字幕卡,但你根本不会感觉无聊,因为那些眼花缭乱的特技镜头时刻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人惊讶:那个时代竟然就有这样的技术了!
10.着魔(豆瓣8.9)
《假面》和《着魔》是唯二的我大部分都没看懂,却非常非常喜欢的电影,从配乐到剧情到演员我都相当喜欢,虽然从配乐到剧情到演员都透漏着诡异。另外,看完从此恋上阿佳妮。
太喜欢着魔了,多贴几张
11.大地之歌(豆瓣8.8)
我感觉惊讶是因为这部名贯影史的大作居然是雷伊的处女作。作为一个非专业普通影迷(不懂电影专业的一些专业知识),我最主要关注电影的两个方面:一是我不在乎故事本身,而是讲故事的方式,二是电影对人物的塑造,人物要真实,要有深度。我是看完《偷自行车的人》之后看的《大地之歌》,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偷自行车的人》,主角的形象设计的太扁平了,有点脸谱化了。似乎除了怜悯,再没有别的感觉。而《大地之歌》看完,真的被深深地被感动了,一个导演拍自己的民族,本来就值得鼓励,而且雷伊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静静地观察这个贫苦的世界,其中也有一些苦难的镜头,但并没有表现得很刻意,甚至有些片段还相当欢乐,《偷自行车的人》当中的主人公是这样:社会对我不公,我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还丢了自行车,人生太痛苦了。而对阿普来说:我们和邻居都很穷,但也会有矛盾,也有自私自利,邻居也会吵架,我们也有自己的快乐。阿普的姐姐在雨中起舞的片段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片段之一,好电影就是有这种魔力,当duga(阿普的姐姐)在雨中披着长发,光着脚丫翩翩起舞,我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仿佛是花在死亡之前的最美丽的绽放,又像是荆棘鸟找到了那根最长的刺,唱出了世间最美丽的歌曲,果然之后duga发烧死去,完成生命中最美丽的绽放后枯萎。
12.筋疲力尽(豆瓣8.1)
既然说到了处女作,就不得不说说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了,我看这个电影之前已经对存在主义有了一些了解,在萨特的戏剧《苍蝇》中,俄瑞斯忒斯杀了自己的母亲,为父亲报仇,并说出了“我的责任确确实实由我承担,这正是我活着的理由,我的骄傲。”萨特用这种“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观念解决了哈姆雷特问题,而戈达尔绝对是我见过最自由的导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不搭建摄影棚,不启用专业演员,零散化的剪辑…以往电影界定下的规矩在戈达尔这全都不好使了。我最敬佩的两类导演,有一类就是戈达尔这样的,勇于创新,打破规则,我看过的每部戈达尔电影中都有那些令我难忘的“点子”。还有一类导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电影美学,布列松一生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在赔钱,即使是在文艺片的黄金时代,观众普遍观影水平都较高的时代。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就像小津临死前死死拽住后辈的已经说“我的电影和你的格格不入。”他们是真正爱电影的人。
13.第三人(豆瓣8.2)
《第三人》和其他电影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镜头的倾斜,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歪的,我也很喜欢电影的配乐。另外,这部电影贡献了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精彩的人物出场:门口的猫叫声,一双大鞋,霍利的挑衅,窗子打开,射出来的灯光打在哈里莱姆的脸上,镜头拉近,看清了他神秘莫测的表情。还有结尾那个长镜头,摄影机架在路中央,男主靠在车上吸烟,车停在离摄影机不远处的路边,秋天的树叶哗哗的落下,女主从路的远处慢慢走近,经过男主,然后径直走出镜头。
14.群鸟(豆瓣8.1)
希区柯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群众演员”,也是世界上辨识度最高的伟大导演,也是惊悚的代名词。新浪潮小将们视他为技术的百宝箱,给了他最高的评价:“他就是电影”。他也在各大影史最伟大的导演中名列榜首,而且绝对是第二名难以撼动的。对!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希胖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
希胖最令我震惊的电影不是那部享誉世界的《惊魂记》,《惊魂记》结尾那段心理学家的自述,一直存在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那段话是废话(罗杰伊伯特就是这么认为的),剪掉那段会使电影趋于完美,一派认为那多很有必要,剪掉会使结局突兀。不管怎样,对于希胖来说,那段一定是要留下的,不管是希胖,还是比利怀尔德,亦或是约翰福特,这些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最关注的其实是电影的票房,假使剪掉那段,你确定普通观众看到最后诺曼贝茨的自述后能看懂?保留那段才能让普通观众产生即时的惊讶。
所以,从《惊魂记》看《鸟》,就会明白我惊讶的原因了,当然电影本身也有一定的惊讶,但最令我惊讶的却是希胖的改变,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等结尾给出一种解释,但是没有,这些鸟完全是无缘由的攻击,所以《鸟》也成为希区柯克最神秘的作品。
15.罗生门(豆瓣8.7)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黑泽明的《罗生门》,并且试图去解读它,一件普通的谋杀案,在四个当事人中产生了不同的描述,最终成了一个谜。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去探究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谎,当然,黑泽明的本来兴趣可能也不在这。
16.甜蜜的生活(豆瓣8.6)
这是一部如此欢乐的电影,这是一部如此悲伤的电影。只有费里尼能拍成这样的电影。《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作品的一个分水岭,他之前所拍的影片是以德西卡和罗西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旨在揭露二战后人民的疾苦。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维斯康蒂,现在一般认为,费里尼和维斯康蒂是不适合新现实主义的,因为维斯康蒂是个贵族,而费里尼也是因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根本和新现实主义难以相容。他们也分别在抛弃新现实主义之后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甜蜜的生活》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费里尼的电影,那种强烈的费里尼风格真的很感染我,这种无休止的欢乐的场景也只有在费里尼的电影中才能看到,到这种狂欢的背后恰恰是人们心灵的枯萎,纵情享乐之后就给人的是无尽的空虚和落寞,费里尼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这种落寞,你却感受得到。
17.霸王别姬(纪念张国荣)(豆瓣9.5)
《霸王别姬》应该是我最早看的那几个经典电影之一,在看了十几年“烂片”之后,看到一部如此伟大的国产电影真的很激动。从开始霸王和虞姬出场,空荡荡的屋子里能听到回声,这就很有艺术感。这个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数不胜数,蒋雯丽拉着小程蝶衣出去,把他的第六根手指剁了,如果一个垃圾导演开拍,小豆子会挣扎着大喊大叫,而电影中小豆子疼的发不出声音,然后倒了下去,他一辈子也没有忘掉这天,知道他长大也会说“娘,我冷。”然后就是那个戏班逃跑的那个小学徒,他和小豆子一块逃跑被抓回来,在看到小豆子被师父打,有一个细节,他把所有的糖葫芦都塞到了嘴里,然后上了吊。然后就是那句“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事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当小程蝶衣在师兄的逼迫下第一次说对了这句戏词,事实上就已经注定了他的一生,他在认知上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虞姬,他太入戏了,所以他的戏已经炉火纯青,而葛优可以挑出段小楼步数的错误,段小楼没有入戏。
而有一段戏是我所有观看的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片段之一。国民党来听戏,最后打了起来,场面非常混乱,而程蝶衣依旧在台上唱戏,仿佛所有的事与他无关。张国荣在电影中太过亮眼,以至于其他主演都不太有存在感,对于巩俐,让我印象深刻最深刻的是文革中段小楼说菊仙是妓女,他和菊仙断绝关系,然后给了一个巩俐的特写,那个绝望的眼神让我至今记忆深刻。还有以后,程蝶衣挥剑自刎,像虞姬对霸王那样,只不过那不是唱戏,那是真剑,也许那是程蝶衣最好的结局,哀莫大于心死,他和菊仙一样,心早就死了。
18.2001太空漫游(豆瓣8.6)
估计很多人听到片名都兴致勃勃的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看,结果感觉自己走错了片场,打开的是动物世界吧?太空呢,漫游呢?在美国,这部电影的第一批观众就是这种感受,开始长达30分钟的对于原始人的描述让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即使坚持了下去也会发现这部电影台词少得可怜,让人昏昏欲睡,我本人只看了一遍多一点,谈不上多喜欢,只是在影片处理上库布里克确实很合我喂口,我喜欢这种弱化台词的设置,只要去看就好了,导演要做的就是把想给你看的拍给你,至于怎么理解就看你自己了。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